工匠文化是一種精神
包含著對“工藝”執著堅守和信念上的堅定不移....
工匠文化也是一種情懷
強調用沉靜之心去感知世界....
工匠文化同時也是一種操守
強調安分守己、以誠相待、盡善盡美……
在工業化生產與技術革命進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
傳統手工藝和藝術的“現代化”該如何詮釋
藝展中心誠邀您一起領略:

【藝展講堂】手藝的思想
時間:5月12日(周五), 14:00-17:00
地點:藝展中心一期8樓創意階梯
主講人:
亞洲人文與自然研究院(澳門)院長曾一士
亞洲人文與自然研究院(澳門)理事兼陶瓷中心主任吳金維
中華儒釋道文化研究院副院長,深圳紅木家具博物館總顧問王常玉
主講內容:分享及思索傳統手藝里的文化精神,探討傳統手工藝和藝術的“現代化”問題在日常生活領域的各種矛盾以及繼承。
關于嘉賓與內容

主講嘉賓:吳金維
亞洲人文與自然研究院(澳門)理事兼陶瓷中心主任
臺灣的柴燒藝術家
“柴燒”即采取無釉藥的裸燒,講究的是“一土、二火、三窯技、四技法、五心境”。這是臺灣陶藝工作者在參考了龍窯、蛇窯、鳳凰窯等各種窯體的燃燒效果,綜合研制后所創出的新窯體。
在最原始的制陶工藝基礎上創造新的美學元素 “火”在過程中——既是溫度的生成,養份的供給,也是傳遞訊息的使者,又有畫筆的角色。

從顏色和花紋來說,它與我們生活上接觸更多的白瓷、青瓷不一樣,它是由溫度達到1200℃以上時溶融木灰中的鐵在陶丕中形成的釉,所呈現出的色彩變化。這種創新燒制方法,融合泥土中微量金屬元素的特性,使作品觸感溫潤、色澤多變,展現出深邃的意境。

此次講堂,吳金維老師將會圍繞:“如何詮釋‘火’及該被如何對待”這個主題,為大家講解“柴燒”中“自然落灰釉”的神奇之處。

主講嘉賓:王常玉
人稱常玉先生。 古典文學碩士,國學教育推廣者與踐行者。資深讀書人,被友人戲稱為“現代書柜”。 癡迷中國傳統文化,嗜書如命,一日不讀便一日不食。
現擔任中華儒釋道文化研究院副院長,橘頌讀書會會長
深圳紅木家具博物館總顧問
中國手工藝,是天人合一的結果及產物,它們追求的是對生活的禮贊、對時光的贊嘆,更是對這片土地的熱愛。王常玉老師在活動當天將通過絲綢、古琴、油紙傘、紅木家具等載體,用實物和圖片的形式更清晰地闡述中國傳統文化及中國手工藝。
現場還將邀請專業的古琴老師,為大家演奏古琴,傳遞傳統之美。

兩位老師如何針對傳統文化進行峰尖上的論述?
又會有怎樣的“火花”?
我們期待您到現場進行觀摩見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