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紛呈女兒巧,雅唱中國風”
由羅湖區商務局指導
藝展中心主辦的七夕游園雅集
在8月10日周六晚上順利謝幕

集合了漢服、詩詞、昆曲、古琴、
書畫、茶道等經典傳統文化因素,
在去年七夕雅集成功舉辦的基礎上
再度加以豐富提升。
活動受到了傳統文化愛好者的熱烈歡迎,
晚上7點,華燈初上,
200人的活動,到場的人數卻遠遠不止。
夜色的朦朧混合著微風,
一切恰到好處。
綠意盎然的八樓空中創意花園
縵回的廊腰點綴著串串燈籠
營造七夕觀星乞巧的浪漫氣氛
月明星稀間,燈影幢幢中
是濃濃的七夕乞巧節氛圍

接踵而至的人流
響應了漢服文化的號召
著古裝,賞古樂
意欲感受傳統七夕的禮節文化
聆聽牛郎織女的私語密話
看點一:《游園》驚夢
本次活動的形式以游園雅集為主,
說到游園,
不得不提《牡丹亭·游園》,
而本次七夕游園雅集舞臺開幕
正是這一經典唱段。
多才多藝的莞爾老師為這一昆曲唱段精心準備
精致優雅的扮相
配合著娓娓道來的唱詞
將杜麗娘的風韻演繹的淋漓盡致
高超的演唱技巧
抑揚頓挫的唱腔
那百轉千回的感情含蓄而激烈

而在之后
更是為意猶未盡的觀眾
撫琴一曲《憶故人》
輕攏慢捻抹復挑
如泣如訴的演奏
與“杜麗娘”的故事不謀而合

其他眾多傳統文化與音樂的愛好者也應邀而來
或吹笛、或彈箏、或放歌、或起舞,各展才華;
還有把中國風、吉他、說唱相結合,
充分展現了中華文化的豐富與包容。
看點二:趣味互動
為了增進來賓的參與互動,藝展中心在本次活動上設計了大量傳統游戲和豐厚的獎品,游戲環節一開始,“脫穎而出”活動環節的搶答就激發了現場熱情的氣氛。
“‘迢迢牽牛星,皎皎河漢女’出自哪一部詩集?”
“七夕傳統風俗里,女子們放到盒子中,用以乞巧的動物是什么?”
……
一個個與七夕文化相關的問答不僅給來賓帶來了歡樂,還借此傳播了與七夕相關的豐富文化。

在搶答環節中脫穎而出的二十四名選手組成八隊,通過一輪輪的比試較量角逐名次。“七巧穿針”、“飛花逐月”、“文武斗草”、“靈犀有語”……,種種結合中華文化的游戲妙趣橫生,從各個層面挑戰人的心靈手巧、知識才思,選手與觀眾都興趣盎然,現場氛圍不斷升溫。
看點三:文斗草
如何將傳統游戲的精髓一脈相承,
并發揚光大
藝展中心一直在探索
并希望結合現代工具進行推陳出新
“文斗草”由傳統游戲“斗百草”改造而來;
該游戲在中國古代曾經長期盛行,
白居易《觀兒戲》詩云:
"弄塵或斗草,盡日樂嬉嬉。”
其方式是采集各種花草,
用花草的名字做對仗比輸贏;
本次活動將這個今不多見的游戲搬上了舞臺,
多個隊伍也一展神通,隊員之間互相配合
干擾選項也鬧了不少笑話
翡翠葛對成玻璃翠(答案是珍珠蘭)
飛燕草對成白鶴芋(答案是牽牛花)
在歡樂互動的同時,
再次展現了漢語言的豐富魅力和高雅品位。

本次活動“文斗草”還出現了以下題目:
”虎耳草、燈籠果、星星翠、木芍藥、使君子、滿天星
各位不妨一試。
看點四:飛花逐月
在央視《詩詞大會》的普及下,大家對飛花令逐漸熟悉。
“飛花逐月”則是“飛花令”的升級版,關鍵字由一個增加為兩個,比賽選手須交替說出帶有這兩個字的詩詞句子,不僅考較參與者的詩詞積淀,更挑戰現場的應變能力。
而自編自造、缺字少詞、白字先生……種種現場背詩情況讓觀眾和主持都忍俊不禁。

在游戲的一輪輪角逐和清歌雅曲的一番番演繹中,夜色漸深,歡樂漸濃,最終游戲大獎花落各家,許多觀眾也獲得了香囊、折扇、壓裙宮鈴、美容券、體驗券等豐富的互動獎品,紛紛表示度過了一個愉悅而富有意義的夜晚。

除了高潮迭起的表演節目
游園會的精彩活動
也每每使得賓客駐足停留
意欲一探奧妙
七夕觀星乞巧的傳統
在集會上被保留了下來
各位賓客,虔誠地焚香祭拜
并將手寫的祈愿卡,掛在許愿樹上
將美好的愿景,賦予七夕的朗月
場邊游戲的謎語和投壺游戲
一個個才子佳人也被難倒
藝展中心游園雅集已圓滿落幕
月圓花影下的乞巧集市
不僅是為了回歸七夕節日的本真
更是一場華夏文化的盛宴
七夕豐富的文化底蘊
不僅在于牛郎織女的浪漫神話
更是深藏在文人雅士的詩詞歌賦中
最后感謝
文化策劃人芥舟先生、
深圳詩聯名家趙秀敏女士
對本次活動的大力支持;
深圳讀書會、云山琴苑、
深圳潯安社、針間文化